刘美廷、韩丽芳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案
这是一起发生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的案件。这起案件,我是从2017年开始介入,一直到2021年才结束的。我的当事人韩丽芳夫妇一开始是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提起公诉的,最终以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我的当事人这三年刑期是在看守所度过的,监狱一天都没去,甚至出来时,都是以取保候审形式,因为当时案件还没有结束。我的当事人韩丽芳出看守所后,她的两个女儿根据妈妈的口述和回忆还有妈妈写得七零八乱的手记(因为她妈妈小学文化)整理记录了妈妈在看守所三年的纪实缩影《一千零玖拾陆个日夜》系列,对我触动太大。。
所以我说能捱过漫长的诉讼经历,得有多么的不容易,其中的千难万险旁人根本无法想象。尤其是对于自始至终都坚持无罪的我们来说,那就是切身的渡劫经历,真得是需要无坚不摧的心脏才能走下来。齐齐哈尔刑事律师的工作特性,就是要不断的去总结既往的经验教训。不仅要总结所谓的“成功”经验,更要注意所谓的“失败”教训。以此来提升自己。
从父母身陷囹圄起,大女儿泽萍开始写微博,以日记和故事的形式,整整四年,尽管中间她被封号、销号,和妹妹、家里人被威胁、恐吓,几乎不曾间断。韩丽芳这个案件,从一开始的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我们就做的无罪辩护,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没有判煽巅,判寻衅滋事后,我们也不认可寻衅滋事罪,上诉到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山西高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第二次到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公诉机关又补充了9页的证据,我们依然坚持的无罪辩护,并再次上诉到山西省高院。最终山西省高院驳回了我当事人的上诉,齐齐哈尔刑事律师判决我当事人构成寻衅滋事罪,判处三年。
我是2013年走进黑龙江夙生律师事务所的,慕迟夙生律师名而来应聘工作,也是受迟律师影响,更是喜欢刑案辩护。在律师所吃住两年,从给迟律师拎包到跌跌撞撞的独立执业,齐齐哈尔刑事律师迟律师和律师所的前辈们对我们青年律师的培养真的是付出了太多,我们也确实收获了很多。那种对法律的信仰,对公平正义的执著和契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已经融化在他们的骨血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
虽然齐齐哈尔知名律师事务所接办全国各地的刑事案件,到2017年的时候,我也跟随迟夙生主任和其他律师“走南闯北”多时。但山西刘美廷、韩丽芳夫妇所涉罪名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这对于我还真是一个新鲜且特殊的罪名。齐齐哈尔刑事律师迟主任当时也非常大胆的就把这个艰巨的辩护任务交给我了。同时还派出了我们所刑事部部长郭振兴律师担任刘美廷的辩护人,我就担任了韩丽芳的辩护人。我们这一辩就是三年多。
那么,这个案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本案案情就是二人手机在微信群里转发了一些信息被认为是不合法,他们二人就这样被扣上一个山巅大帽子。具体这还得从刘美廷夫妇二人二十多年的信访诉求没有解决说起,他们的信访诉求就是不服1995年的一个命案判决。刘的父母被他人杀害了,作案手段极其凶残,令人发指,最终犯罪分子被判了15年徒刑,据当事人讲凶手刑期未满出狱了,逍遥法外多年。其中很多司法程序严重违法,最令当事人接受不了的是一审判决书时间穿越到1993年命案未发生时,他们作为附带民事原告人,二审法院山西省高院一直未给他们下发终审裁判书,原件被隐瞒了二十多年,致使他们的申诉陷入了死胡同。泽萍对我们说“申冤人不管是击鼓鸣冤进衙门还是上京告御状都需要进门证。而进门证一直高放在衙门大堂没有交给申冤人!”她说她一直想不明白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案件其中究竟有怎样不可告人的隐情见不得光,我们也很困惑,百思不得其解。所以刘美廷夫妇从1995年起坚持至今,将达二十六年漫长的信访和控告。
2017年,7月底的一天上午,刘美廷、韩丽芳的两个女儿不远千里来到律所,一个刚大学毕业,一个还在读高中。印象很深刻两个瘦削的女儿为了救父母各地去请律师,到北京又辗转来到东北找我们主任。据她们说,走投无路的时候举过牌子,没地方住就睡在车站的候车室……她们之前在当地拟聘请律师,但一听到山巅的罪名都婉言拒绝了。到我们律所的时候,她们的父母已经被拘留两个多月了。没有任何父母的消息是令这两个孩子最无助、害怕的。我们知道对于这两个小妹妹来说,当时最需要的不仅是法学理论上的咨询帮助。
齐齐哈尔刑事律师就要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和勇气。当大家都站在对立面指控他涉嫌犯罪的时候,法治的精神就告诉我们,法律是否维护了他的权益,给他一个公正客观的结论,让他从心底里信服,这时,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拉起他的手,安慰他的家属,和他的家人站在一起,依据事实和法律为他去发声,据理力争,保护他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这就是刑辩律师的使命。哪怕结果并不总会令人满意。但,任何时候,不论身处何种境地,请保留你的良知,坚持你的原则,坚守你的底线,不要丢弃你的人性,不要向黑暗妥协,不要选择沉默。
这就让我想到这样一句话: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这是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中文翻译简洁而富有哲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我认为这段话用来描述刑辩律师与当事人及当事人家属之间关系再恰当不过。